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,从剑道到学道的完美转身

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窗边,我们见到了正在埋头钻研经济学文献的费若秋,这位曾经在法国剑坛叱咤风云的击剑天才,如今已然转型为常春藤联盟的学术追求者,褪去击剑服,换上休闲装,唯一不变的是那双锐利如剑的眼睛,依然闪烁着专注与坚定的光芒。

缘起:剑尖上的梦想

费若秋与击剑的缘分始于童年,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他,最初接触这项运动纯属偶然。“我8岁那年,父母带我去体育馆尝试各种运动,当我拿起剑的那一刻,仿佛找到了身体的延伸。”费若秋回忆道,眼神中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。

他在击剑领域展现出的天赋令人惊叹,15岁入选省队,18岁获得全国青年锦标赛冠军,20岁那年,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——赴法训练。“当时国内击剑训练更注重基本功,而欧洲击剑有着不同的哲学,更强调战术意识和心理博弈。”

巴黎成为他击剑生涯的重要转折点,在法国国家击剑训练中心,费若秋接受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训练。“每天早晨6点开始体能训练,上午是技术练习,下午是实战对抗,晚上还要观看比赛录像分析战术。”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持续了三年,使他的排名迅速攀升至世界前50。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,从剑道到学道的完美转身

转折:从赛场到课堂

2023年,正处于职业生涯上升期的费若秋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惊讶的决定——暂别剑坛,申请赴美留学。“击剑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取胜,更重要的是如何思考。”他解释道,“在比赛中,你需要在百分之几秒内做出决策,这需要极强的专注力和分析能力,我开始思考,这种能力能否在其它领域发挥作用?”

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的过程并不轻松,由于长期专注于体育训练,费若秋的学术基础相对薄弱。“我最弱的是数学,需要从高中数学开始补起。”他聘请了家教,每天在训练之余挤出4小时学习时间,经常熬夜到凌晨。

“那段时间比职业训练还要辛苦,但我很享受这种挑战。”功夫不负有心人,2024年秋季,费若秋收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的录取通知书。

融合:剑道与学道的相通之处

在哥大的学习生活中,费若秋发现了击剑与学术之间奇妙的相通之处。“击剑要求运动员在极短时间内观察对手、分析形势并做出决策,这与经济学的博弈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”

他特别提到击剑训练对他的学术帮助:“在法国训练时,我们经常进行‘盲练’——蒙上眼睛,仅凭感觉来判断对手的位置和动作,这种训练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直觉和专注力,现在我在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时,常常能够‘感觉’到正确的解题方向。”

费若秋的导师、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艾伦·史密斯评价道:“费若秋带给课堂的不仅是他的击剑经历,更是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,他能够从竞争和博弈的角度理解经济模型,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。”

挑战:跨文化适应的剑术之道

从中国到法国,再到美国,费若秋经历了三次文化适应过程。“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‘节奏’,就像不同流派的击剑风格。”他比喻道,“法国击剑优雅而灵活,美国击剑直接而高效,中国击剑则严谨而注重基础,学习适应这些文化差异,就像与不同风格的剑手交锋。”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,从剑道到学道的完美转身

语言是最大的挑战之一,虽然费若秋在法国期间学习了法语,但学术英语又是另一回事。“最初听课只能理解30%,我不得不录音后反复听,经常需要查阅字典到深夜。”他采用了击剑训练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:分解目标,逐个击破。“我把学习任务像比赛一样分成小回合,每完成一个‘回合’就给自己一点奖励。”

平衡:学业与训练的平衡术

尽管暂别职业剑坛,费若秋并未完全放弃击剑,他现在是哥伦比亚大学击剑队的助理教练,每周训练两次,同时还保持个人训练。“击剑是我生命的一部分,不可能完全割舍,而且体育锻炼反而能提高学习效率。”

时间管理对他来说至关重要。“我仍然保持着运动员时期的纪律性,每天5:30起床,先进行一小时的体能训练,然后开始学习,晚上10点准时休息。”他展示了自己的时间表,上面密密麻麻却有条不紊地安排着每一天的活动。

哥大击剑队主教练迈克尔·约翰逊表示:“费若秋带给队伍的不仅是他的技术,更是一种职业运动员的专业精神,队员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如何平衡学业与运动,如何将体育精神应用到学术追求中。”

愿景:指向未来的剑

谈及未来,费若秋有着清晰的规划,他打算毕业后继续深造,攻读行为经济学博士学位,希望将体育竞技中的决策机制与经济学研究相结合。“击剑比赛是研究人类决策过程的完美实验室,在高压环境下,选手如何评估风险、做出选择,这与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有许多相似之处。”

他还有一个更长远的梦想:建立一套结合体育训练和学术教育的培养模式。“传统教育往往将体育和学术分离,但实际上二者可以相互促进,我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体教融合的新路径。”

费若秋的故事超越了体育本身的范畴,讲述了一个关于转型与成长的旅程,从剑道到学道,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,不同领域之间的界限并非不可逾越,关键在于保持同样的专注、纪律和追求卓越的精神。

在哥大校园中,费若秋继续着他的双轨人生:一方面是在学术领域的开拓进取,另一方面是对击剑运动的不离不弃,无论未来走向何方,他都已经证明:真正的剑客,不仅能在赛场上挥剑取胜,更能在人生的各个领域开辟出自己的道路。

“击剑教会我最重要的一课是:每一次进攻都要有目的,每一次防守都要有时机。”费若秋微笑着说,“这也是我现在对待学术和生活的态度。”

随着夕阳西下,费若秋收拾起书本,向我们告别后走向训练馆——那里,还有一群年轻的击剑爱好者等待着他的指导,从选手到学者,从国内到国际,费若秋的旅程仍在继续,他的剑尖永远指向新的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