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在纽约曼哈顿晨边高地的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里,一位身着运动服的亚洲面孔正快步走向图书馆,他背着一个略显沉重的背包,里面除了厚重的法学教材,还装着一把精心保养的法式长剑,他是费若秋——曾经的法国击剑联赛明星,如今的哥大法学院研究生,从巴黎的剑道馆到纽约的学术殿堂,这位27岁的年轻人正在书写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篇章。

缘起:剑尖上的转折点

费若秋与击剑的缘分始于童年,出生于中国南京的他,10岁时随父母移居法国巴黎。“语言不通,文化陌生,击剑成为我融入新环境的桥梁。”在专访中,费若秋回忆道,他在巴黎郊区的俱乐部第一次握剑就展现了过人天赋,16岁入选法国青年国家队,20岁成为职业运动员。

2023年赛季无疑是费若秋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,他在法国锦标赛中获得佩剑个人亚军,并带领俱乐部获得团体冠军,然而就在体育生涯如日中天时,他却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——暂停职业击剑生涯,赴美攻读法学学位。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“许多人问我为什么在巅峰期选择离开。”费若秋微笑道,“击剑教会我的不仅是比赛,更是如何思考,法律与击剑有相通之处——都需要策略、纪律和对细节的极致关注。”

抉择:从赛场到课堂

申请哥大法学院的过程堪比一场高强度比赛,费若秋白天训练,晚上备考LSAT(法学院入学考试),经常学习到凌晨。“职业运动员的自律性在这时发挥了作用,”他说,“我像准备大赛一样制定学习计划,精确到每分钟。”

2024年春天,他同时收到了来自哥伦比亚大学、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杜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,最终选择哥大,是因为“纽约的多元性与活力让我想起巴黎”。

然而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开学第一周,费若秋就面临巨大挑战。“法律术语对我来说就像一门新语言,同学们都有法律背景,而我上次全日制学习还是十年前。”但他很快找到了解决方法——将法律分析与击剑战术相类比。“侵权法的原则就像防守反击,需要预判对方行动并做出反应。”

平衡:学术与体育的双重生活

尽管是全日制学生,费若秋并未完全离开击剑场,他每周至少训练三次,通常在清晨或深夜,与职业时期相比,训练量减少但针对性更强。“击剑是我保持身心平衡的方式,也是我与过去生活的连接。”

他还加入了哥大击剑俱乐部担任指导教练,帮助校队队员提高技术水平。“教学相长,教别人的过程也让我对击剑有了新理解。”

法学院同学们最初只知道他是“那个击剑运动员”,但随着时间推移,大家更认可他作为学生的身份。“我不希望被单一标签定义,既是击剑手,也是法律学生,这些身份共同构成我是谁。”

融合:东西方视角的碰撞

拥有中西双重文化背景,费若秋在法学研究中展现出独特视角,他特别关注体育法领域,结合自身经历研究运动员权益保护问题。

“欧洲体育体系强调俱乐部培养,美国则注重大学体育系统,中国又有不同特点,我希望将来能促进不同体系间的交流与合作。”他目前正在协助教授进行一项关于国际体育仲裁的研究,其跨文化背景为项目提供了宝贵视角。

哥大法学院教授评价道:“若秋带来的是课堂外难以获得的实践经验,他理解规则不仅仅作为文本,而是如何在现实中应用和挑战规则——这正是一名优秀法律人所需素质。”

挑战:跨越学科与文化的障碍

从运动员到法学学生的转变充满挑战,费若秋坦言最初几个月几乎每天都在自我怀疑中度过。“在剑道上,反馈是即时的一—你出一剑,要么得分要么不得分,而法律学习需要长期积累才能看到进步。”

语言是另一重障碍,尽管法语流利,但英语法律文书阅读最初让他望而生畏。“我每天强制自己多读20页案例,就像增加训练量一样逐步提升。”

文化差异也带来有趣挑战。“法国教育强调批判性思维,美国教育注重实践应用,我需要在这两种模式间找到平衡。”

连接剑道与法庭的梦想

谈及未来,费若秋计划完成法学学位后,专注于体育法律事务,特别是国际体育仲裁领域。“我希望能够帮助运动员,特别是那些面临跨国合同或争议的运动员,自己经历过文化适应和合同谈判的挑战,理解其中的困难。”

他还在筹划一个非营利项目,为年轻运动员提供法律知识培训。“许多年轻选手专注于训练,却不了解自己的权益,我希望改变这种情况。”

长远来看,费若秋希望成为连接体育界与法律界的桥梁。“击剑场和法庭都关乎公正、策略和尊重,我幸运地体验了这两个世界,现在想帮助它们更好地对话。”

启示:体育与教育的共生关系

费若秋的故事超越了个人成就,展现了体育与教育间的深刻联系,他的经历证明,体育训练所培养的纪律性、韧性和战略思维,在学术环境中同样宝贵。

“有些人认为运动员转型有限,但我认为体育提供的训练是无可替代的。”费若秋说,“比赛教会我如何应对压力、从失败中学习、持续改进——这些能力在法律学习中同样重要。”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哥大体育部门主管表示:“若秋体现了学生运动员的理想形态,他不仅在两个领域都表现出色,还找到了彼此促进的方式,他是校园中许多人的灵感来源。”

随着采访结束,费若秋收拾背包准备前往训练场,然后还要完成一份法律备忘录,他的日常生活仍在继续——在不同身份间转换,寻找平衡与融合。

从巴黎的剑道到纽约的法庭,费若秋的旅程证明,人生不限于单一定义,在不同领域间搭建桥梁,可能正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技能,他的故事还在书写,下一章可能同样出人意料——就像击剑比赛中的突然一击,精准而改变局势。